日本人为什么用印章?

裴婧瑶裴婧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日本的街道上,有许多卖石头的店铺,它们大多由石匠经营,售卖样式各异的石头及雕刻品。这些商铺一般都有印章柜台,客户可以自选石材,由石匠按需求雕刻成印子。 日本人对印章的热爱和重视程度,不亚于西方人对待钻石的热情。在日本的婚礼上,新人会请专业篆刻师用吉祥图案或姓氏拼音的首字母进行刻章,作为婚宴上的纪念;在孩子的出生当天,家长也会通过印章来记录这一特别的日子;而在老人过世后,子孙后代还会在墓地上按照老人生前的喜好,刻下他的印章,以表示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 除了私人用途外,日本的公司、单位甚至学校都会使用印章。在工作和生活场景中,人们会通过印章来确认他人的身份信息以及签名属实。

除了用于签名之外,日本人还会将印章用在许多其他场景中——比如在邮件中署名盖章,表示自己收到了信件;在文件的最后一栏签上名字并盖上印章,确保真实性;用盖章的方式来签署文件,而并非只是在上面签字。如果是在公文中需要出示证据的话,一般会盖公章以示郑重。

其实,早在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印章就已经开始在日本人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武士阶层崛起且势力扩大,他们拥有的领地和人口越来越多,因此对身份认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证明自己是领土和人口的唯一所有者,以及确认领地和人口转移的合法性,武士们纷纷开始用自己的印信来做文章。

随着武家的政治权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逐渐影响到民间的生活。到了镰仓时代(1185-1333 年),由于军事强权的影响,文人的地位大幅度下降,世俗文化的普及使得商业和经济活动得到发展,印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提高。直到现代,日本的邮政系统还在沿用着“盖章”这一古老的通信方式。

郜俊宇郜俊宇优质答主

印章在东亚文化区域内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价值,日本也继承了印章使用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最初使用的都是印章。民国元年(1912年)才对“印”去掉了金旁,成为“章”。中国的“印”字,是从“从兵,刃者,封发书佩之章也”(《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理解“印”。“章”字的字源意义是“乐竟为一章”,即篇章,指的是一种文章的段落。在中国将“印”字去掉“金”旁,主要是为了改变印章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的兵器色彩。

印章在日本叫“判”。印和判的区别,在汉字的意义中也能找出解释,判断、判词本是中国人熟知的语汇。在日本,私人的判,都是判读为“判子”。“判子”的“子”本是表示小的词,汉语中也有“椅子”、“桌子”、“房子”等字,但是与“印章”一词相比较,毕竟还是有着字源意义的差异。

中国的“印章”以楷书为多,只有少数的朱文印或闲章采用篆书刊刻,日本的“判子”普遍为篆书。篆字是古汉字,与楷字存在很大的差异。篆字判子除了少数人懂得字源意义外,一般人是不认识的。所以篆书判子在日本民间十分盛行,而且在印章的刊刻和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印章从“印信”到“信物”,在中国的发展是沿袭了中国特有的语汇习惯和书法文化而形成的。日本受中国的影响也较为深广,但作为民族意识,又具有自身的文化发展逻辑。因此,在接受中国印章文化的过程中,呈现出许多本土化、个性化现象是不足为怪的。如日本人将判子做上姓名或别号,这种判子被称为“名判”,日本女子也将判子做上自己的名字,在婚前一般带有“局”字,婚后以“亲”字结束,这与中国一样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心理结构。日本的女性判子与中国女性判子也有不同。近代中国女性一般不做私人的印章,女性判子大多为丈夫、儿子所刻,是其家庭成员私有财产的证明。而日本女性在明治时代就出现了自我意志的觉醒,“女子判”的出现是女性人格独立的一种标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