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开餐馆赚钱吗?
以我在悉尼和黄金海岸开了7家日料的经验来讲,开饭馆是否赚钱取决于几个重要因素: 城市、地段、商圈、房租、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经营模式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一家餐厅的利润。 在悉尼和黄金海岸这些大城市,如果你的目标是盈利的话,不太建议开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大”餐厅(超过10个座位)。而如果在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目标则是最大化客容量和翻台率(如果位置够好,可以考虑更大一点的餐厅,比如20-30个座,但这样的餐厅一般很难成为当地“最火爆”的餐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口密度高,消费水平也高的地区,开餐厅确实比较容易盈利。但在这类地区开店有一个问题——竞争者太多!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意味着你必须要提高你的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准才能被选择,这对刚起步的餐厅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这类地区的食客也比较挑剔,你的失误有可能被成倍放大。
相反,在人口密度低,消费能力也相对弱一些的地区开餐厅就容易得多。虽然客量和客单价都无法和大城市相比,但你依然可以采用高翻台和高客源的方式达到盈亏平衡点(当然,这里说的是相对乐观的情况,如果你选址不佳,可能会需要更多客户才能实现盈亏平衡,或者需要更高的客单价才能实现盈利)。
最重要的是,在小地方开餐厅更容易保持“独家生意”的地位!这对你维持较高的收入水平非常有利。
随着中国人经济实力的提升,不少中国人走出国门移居澳洲。移居海外之后,人生地不熟,不少华人选择根据自己擅长的事情创业,开餐馆就是不少中国移民的选择。那么在澳洲开餐馆,到底是暴利行业,还是亏本生意呢?小李的故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澳洲大约居住有120万华人。小李是这120万华人中的一员,2014年初移居悉尼。和所有的餐馆经营者一样,小李在开店之前也曾考察过当地各种业态的市场行情,她发现很多大超市都有卖中餐、日本料理、泰餐等亚洲菜肴,西式快餐的种类和品牌也很多。如果开这些品种的餐馆,和大型超市竞争很难有盈利前景,特别是对于资金不甚宽裕的华人移民来说,如果投资大手笔的堂食式餐馆风险很大。
经过再三考虑,小李决定在自家的车库里开个外卖小饭馆。澳洲的居民住房一般都有200多平米的院落,其中就包括很大的独立车库。小李的家在悉尼郊外的上北角,这里华人不多,西人也不密集,但当地的居民有很好的生活习惯,晚饭很少在外部餐馆里吃,多数自己回家做饭。由于小李的家临近山林,是当地有名的风景区,周边没有大中型餐馆,小李相信,以居民出门散步顺便打个牙祭为目的的简餐外卖方式会有一定的市场。当然,她也做了个市场调查,在离家2公里内,有一家中餐外卖店和一家披萨外卖店,这两家店生意都不错,这坚定了小李开店的信心。
在距离确定之后,小李又和老公一起去家乐福购买了烤箱和电磁炉等厨房设备,购置这些设备大约花了8000人民币。当然,小李的家本身就有很大的独立车库,这是几乎免费用在餐馆经营中的空间,如果自己没有这笔房租成本在悉尼开外卖是不划算的。开餐馆所用的桌子、椅子是从家具大卖场购买的特价品,花费大约在3500人民币左右。
经过5天的准备,小餐馆开张了,主打面包和披萨。面包包括法棍面包和奶酥面包等,在澳洲这种面包是西人特别喜欢吃的食物,他们一日三顿离不了。在烘烤过程中,小李把中国烤鸭的方式搬过来,用盐、糖、胡椒粉和蜂蜜混合在一起,刷在面包上,烤出来后又脆又香。同时小李还特地给面包起了个中国名字“太和烤鱼”,让人联想到美食。而披萨也是当地人的最爱。做这两种食物的成本很低,大约6角钱一个,但小李定价是4.5澳币。开业时为了促销,1公斤的面包只卖8澳币。由于价格低,在她刚开业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去25公斤面包,毛利在400澳币,大约2000块钱人民币。
现在小李的餐馆经营已上正轨,她雇了两个员工,一个月的工资约2500澳币,水电煤气费大约300澳币,其他成本大约100澳币,但毛利达到一万多人民币,这在中国大陆的三线城市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当然,在澳洲开餐馆也存在不小的困难:首先是竞争激烈,因为华人善于经营小买卖,往往集中的地方就形成一条小商业街,餐馆集中在一起价格战此起彼伏;其次是本地人消费水平高,在餐馆消费不是他们的习惯,所以外卖生意不好做;第三是澳洲对于餐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有健康证、专业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餐厅的选址、装修都受到监督,而且每年有2次不通知式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