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香港学制几年?
一般小学五年(1950年以前的小学生)或者六年(1950年以后的学生,因应中一入学的扩招) 中学四年,大学三年或者四年(医科、法律等系会延长) 研究生两年 (PhD一般是3-4 年) 在上世纪中期至本世纪初之前,香港没有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制”,也没有所谓的“三年高中制”(当然也没“十年制初中”)。
在中小学阶段,只有“小学”和“中学”两阶段。 小学分“甲类”“乙类”(见《新界规例》)和“丙类”(乡村学校);中学有文、实两类,各分高、中、低三部。 但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其修业年限都是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举个例子: 我读小学时,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刘锡辉,他成绩不好,家庭困难且是独子,当时他家境已经算可以了,因为他是渔农世家。但当时他的父亲已故,母亲要照顾家计无法工作,所以经济压力都落在姐姐身上——她当时要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念书,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两个大学生,于是刘锡辉便留了下来,比同班同学少了两年学费。
又比如我小时候家境还可以,但在高中时有亲戚家境非常贫困,在乡间学校就读,每年学校统一发放校服(夏装、冬装两套),鞋子,牙刷牙膏等等用品,因此虽然我家经常给我买衣服,但我仍会把我那套校服留给表哥穿,这样他就能省下买校服的费用…… 所以每一学期开学或中途转校的时候,学校都会检查学生的书包和衣柜,以防有学生带多余的生活用品。
苏俭优质答主早年殖民地政府曾经尝试引入英国的教育制度,但是受到华商抵制而无疾而终。华人学生主要在私塾中研习八股文。
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巩固,华人对于殖民地政府所控制的现代教育的抗拒逐渐消失。香港教育署于1930年代应运而生
香港学制分为334制及2433制:
3年制幼儿园课程。
主流中小学及特殊学校
小六,学生一般要参加公开考试,香港小学离校派位试(即小升初派位)。小六学生亦可以选读其他直接资助计划中学或国际学校。
小学主流课程(小一至小六,4年制特殊学校);非直接资助计划小学会考。
中学主流5年制课程(中一至中五,6年制特殊学校)
中学主流3年制课程(中一至中三)
中五学生,学生一般要参加公开考试,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即高考)。中五学生可以选读其他直接资助计划中学,例如毅进文凭课程。
其他形式的中小学课程
6年制课程,由幼儿班(BB)至标准六(Std.6),大部分的直接资助计划小学,而幼稚园儿童亦可以选读直接资助计划中学。
中一至中三,而标准六学生可报读的课程有完成第四阶段(即相当于中三程度)的中学及其余的直接资助计划中学,而完成第四阶段课程的学生亦可以申请国际学校,甚至海外升学。
以成人和离校者为主要学生对象。
以成人和离校者为主要学生对象。
大部分国际学校于香港提供英国课程和美国课程。
英国课程学生一般由幼儿园入读,完成英国中等教育普通证书后可报读英国高中课程,而完成英国高中课程的学生应考普通教育文凭高级程度及国际高级程度,完成学业的学生多数选择到海外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