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看病免费吗?

姚树鹏姚树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病不要钱”,这是很多新移民到新加坡后听到的第一大笑话! 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医疗福利非常广泛且全面。所有在新加坡永久居民及公民(包括未成年儿童)都可以享受到这些福利; 但外籍员工和留学生等群体只能在本地医院享受非收费诊疗服务,且不能申请政府提供的药物津贴。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 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制度 报销看病的费用 吧~

1.政府提供医疗保险计划 根据你的收入情况,新加坡政府将医疗保险分为3个计划: 凡是在新加坡合法工作的公民或永久居民,都会通过税收机制被强制购买医疗保险——除非你年收入超过7万新币(约合35万元人民币); 没有收入的未成年人、学生等群体的医疗保险费用由政府全额承担。 所有保险计划的受益人在就医时都无须支付医药费和住院费,一切开销均由保险公司承担。

2.设立“保健储蓄账户” 除了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外,每个新币40元起存的“保健储蓄账户”也是您不可忽视的保障。 这项基金由中央公积金局管理。一旦您需要住院治疗,便可动用这项资金。只要账户内的金额足可支付您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便须先行赔付。若余额不足,则需自己付款,再向保险公司索赔。

但请注意: 保健储蓄账户只能用于支付在新加坡的医疗开支。如果患者回国治疗,或在海外就医,均不属于该计划的赔付范围。 如果您因伤或者因病无法继续自己的工作,中央公积金局会视您的收入损失具体情况,一次性发放不超过5000新币的赔偿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您获得赔偿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为鼓励生育,新加坡政府还推出“生育补助”。

3.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 在新定居的外国人也可以申请政府提供的药物津贴,用来购买政府指定的药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项补贴只适用于本人购买的药品,如家属也需要使用,则需额外购买。而且有些药物并不属于补贴范围,例如: 疫苗,血液制品,眼科用药,牙科用品等。

马建辉马建辉优质答主

新加坡政府推行的“健康双全”政策,其核心是管好“钱袋”与守好“健康”双管齐下。政府一方面要管理好医疗保险基金,另一方面要管理好国民的健康,以实现“少得病、少花钱,得大病也有钱治”的政策目标。为此新加坡政府在医疗制度上采用了强制性的“公积金”制度配合“健保双全”计划,两者相配合,保证了任何新加坡公民都有钱看大病,同时保证了政府医保基金的稳定来源。一方面政府规定每位新加坡公民都必须从其收入中支付18%的“公积金”,由国家统一管理。这笔基金专项用于本人晚年养老、看病、建房和教育。职工本人和家属看病时,其医疗费由个人先从自己“公积金”中支付60%,国家支付40%。如果本人“公积金”不足,国家以“公积金”贷款的方式资助。这样既保证了医保基金有稳定来源,又解决了国民有钱看病的问题。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健保双全”计划。“健保双全”计划的目的是防止个人因患重病而花光自己和家人的积蓄。这一计划也是强制性的,每个新加坡公民必须购买,由政府组织的非赢利机构具体经营。

新加坡政府规定,“健保双全”的保费由“公积金”支付,在参保人“公积金”不足时,政府以“公积金”贷款方式资助支付。这一制度保证了新加坡公民人人享有国民医疗保险,真正体现了政府“管好钱袋、守好健康”的“健康双全”政策目标。新加坡政府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在医疗保险制度上实行了“三线防卫”制度。第一线是“保健储蓄”、“保健基金”和“保健辅助金”共同组成的普通医疗保险。“保健储蓄”是所有新加坡居民为自己强制储蓄的个人医疗基金;“保健基金”是设立用来资助低收入居民缴纳“保健储蓄”;“保健辅助金”是政府给每位新加坡公民的个人健康看护津贴。这三笔基金可以在新加坡政府认可的门诊和药房自由使用,在二级和三级以上医院使用时要自付一定额度的费用。这三笔基金重点防范门诊和不超过5天小病治疗的问题。第二线是用“公积金”支付的医疗保险,用来防范住院治疗和手术等重大开支。第三线是在前两线基金不足的时候,启动“健保双全”保单所起的作用,由于这一险种所保额度很大,支付能力较强,因此在个人住院花销过大时可基本保证“医保双全”制度的有效实施。这样新加坡公民通过制度的安排就实现了“小病能支付,大病有依靠”的目的,“三线防卫”制度为新加坡患者筑起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的防火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