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公民有退休吗?

苑怡萱苑怡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没有所谓的“退休金”,新加坡是储蓄养老的模式。 2 新加坡政府不会直接发放养老金给公民,也没有“退休金计划”(像国内的企业职工社保)。每个新加坡人都有自己的“公积金账户”(CPF),企业和个人各承担50%的缴费比例。工资越高,需要缴纳的CPF比例也越高;

3 “公积金账户”里的钱由消费者自行投资和决策如何花用——可以用于购房、买车、出国旅游等任何消费,也可以投资(新币和美元存款、债券基金、股票等等都可以)。如果到了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想领取这笔钱,必须一次性全部提取出来,不能像养老金一样分期按月领取。

4 但“公积金账户”里的钱除了自己投资消费外,还可以用来支付家庭开支——例如子女留学费用、父母赡养费、看病等等。因为家庭成员可以享受共同账户的收益,分担风险。 当然,这些“福利”都有条件限制的:只能作为补充,不能作为首要收入来源。而且为了鼓励劳动者积极工作的精神,在新加坡工作但是不缴纳工资的50%作为CPF的劳动者要缴税!

帅敏玥帅敏玥优质答主

新加坡政府从1959年自治政府开始实行退休金制度,到政府完全主权于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1967年正式推行中央公积金制度,逐步发展完善成为如今的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政府推行的一种强制性的国民储蓄计划,退休保障只是中央公积金用途的一部分。新加坡公民与在本国工作的外籍员工都必须参加公积金计划,并按月缴纳规定的公积金。公积金的法定缴纳费率分为雇员公积金、雇主公积金、雇员退休金与雇主退休金四个部分,目前新加坡政府规定个人的法定缴纳率为20%,雇主缴纳率为17%,两项加起来占薪金的37%,在月薪800新币以上者必须缴纳。公积金的缴费基数,最低为每月800新币,最高为每月5000新币。政府规定,公积金的雇员缴纳部分和雇主缴纳部分以及退休金可用于退休保障,是个人年满55岁时方可提取使用的强制储蓄部分,其余作为个人的住房和医疗保障,可按政府规定用于相关开支。

成员参加中央公积金制度后,就可建立个人公积金户头,在退休前,该户头被分为普通户头、专用户头与保健户头三个储蓄户头,强制储蓄部分转入个人的普通户头和专用户头。成员年满55岁时,普通户头与专用户头合并转移到新设立的退休户头中,转移比例为2:8,成员可以领取退休户头中的20%,其余80%留在户头中,成员每过一年(即年满56或57岁),可再领取户头中剩余款项的20%,直到65周岁时才能完全支取。新加坡政府为防止低收入阶层成员年老后生活困难,设立最低保障支付额。成员在年满55岁时,普通户头与专用户头合并后不足1.2万新币的,可申请政府的“补助金”,以填补达到政府规定的1.2万新币最低支付额后剩余部分。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管理和运营机构是政府直属的机关----中央公积金局。中央公积金局在政府领导下,独立运营公积金,并负责保管公积金投资活动的盈利。中央公积金的使用,政府规定了严格的用途与计划,成员对公积金可自由支配的范围十分有限,普通户头的积累可作为退休金,也可作为购房款支付、保险费等等,成员可以自由支配,而对专用户头和保健户头则有诸多限制。目前,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的主要投资渠道为政府建设,成员缴纳的公积金可用于政府的路桥工程等公共设施与新加坡政府债券、股票、房地产投资等等。

新加坡政府实行的是“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完全积累型公积金制,属于现收现付性质,与中国的退休金制度完全不同,中国的退休金制度是“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部分积累制。目前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被许多经济学者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佳模式”,中央公积金制度使新加坡的退休保障制度与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紧密结合,不仅为新加坡的年迈者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解决了他们的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更促使了新加坡的住房与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使新加坡以较少的资金解决了社会保障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无论在解决新加坡退休保障等社会问题还是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