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教育怎么样?
谢邀,作为在Mel做博后、教授及科研助理的中国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感慨。 首先,我认为教育(包括教学和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理念,其次才是形式和过程。而好的教育理念正是澳洲所欠缺的。 中国从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选拔人才体系——这套体系优点在于能让任何一个家境平凡、素质普通的人有机会通过努力来达到上层社会的生活;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通过这套体系掌控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一套体系如果用了上千年还没有更新,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澳洲的大学教育可以说是完全自由化,大学跟学生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unilateral contract),学生交钱给学校,学校负责给你发毕业证,你负责好好学习。这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很公平,大家都按市场原则办事,多快好省。 但问题是,人的思想不是商品,用金钱来衡量会出问题。另外,大学也不是企业,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一个好的大学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它的学术声望而非其他。而一个学生能否上大学也应该取决于他的能力而不是别的什么。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衡量学术能力的标准是什么?学术声望怎么建立?没钱的学生怎么办? 我们知道衡量学术水平有个U.S News排名,但这个排名主要参考的是论文等可量化指标,却忽略了许多软性的因素,比如学校的文化、教师的个人魅力等等。这些软性因素虽然很难量化,但却是对学生影响巨大的东西。
我在澳洲读过书,认识很多中国同学,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很多人为了上学拼命读书申请好学校,但是到了新的环境却发现没有人比她/他更努力学习。于是这种“我努力了所以我是第一”的想法就会让他们感到不平衡。但这种想法怎么可能是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产生的呢?
我想说的不是说澳洲的教育体制一定比中国的要好,而是说好的教育理念很重要,如果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为之而努力,那种氛围对于学习和成长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