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艺术哪里有?
我理解的“亚艺术”是诞生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新艺术,它反叛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理性主义、经典主义、完美主义的旧传统,追求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因此可以说它是从西方古典美术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兴的艺术体系。 和西方传统的艺术相比,它的确是一朵奇葩;和当代艺术相比,它又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但它确实又充分展示了后现代艺术的特色——对传统、中心和主体性的颠覆。
在形式上,它打破了古典的均衡对称,追求一种新的“不稳定式”的平衡美感(博依东《现代艺术》)。在题材上,它突破了对自然现实的刻板再现,而代之以虚幻与想象,甚至纯粹的形式与色彩的探索。在目的上,它告别了传统的为宗教和帝王将相服务的功能主义,转而寻求人类普遍共通的情感体验。所以,不管是蒙德里安那几根线组成的色彩构图,还是马金那个只有轮廓线没有具体物体的极简油画,又或者扎哈那不可思议的建筑结构,它们所追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寻找一种“艺术即经验即情感表达”的新价值标准。
于是乎,一切所谓“美”“不美”“好看”“不好看”的评价标准都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我喜欢”“我不喜欢”的主观感受。当然,这种颠覆也不是彻底的,毕竟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以西方古典美术为核心的视觉文化语境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那个价值标准的影响。亚艺术家们在反对的同时也在建构,他们在寻求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以此来构建他们的美学乌托邦。 我认为你所说的“亚艺术”应该是指那些倾向于使用简单明了的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的作品,它们可能充满商业气息,但又不失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无论观众是否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它们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娱乐”,而具有了认知与教育的作用。 比如说,我非常喜欢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作品。他并不是什么学院派出身,但他运用自己简约而极富想象力的设计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设计理念。他的作品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让人过目不忘。
再比如说,我很喜欢中国画家刘炜。他的绘画风格是那么的独具特色,即使我不知道他所要表达的的具体含义,但我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激情和他的故事。如果说原研哉的设计是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的话,那么刘炜的画就是用最简单的笔法描绘最丰富的景象。 再来说回你的问题,所谓的“亚艺术”应该是相对于“高端”的艺术而言的,它不是那种为了展示艺术家的才华或某一时代的风格而做出的特定创作,它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是一种旨在提供大众审美愉悦和认知启发的视觉符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