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新西兰怎么了?
5月21日,新一批新西兰鸡肉产品顺利通过检验检疫,发运回国。这是新西兰鸡肉产品继4月19日首批通关后出现的第二批,这意味着新西兰鸡肉产品已经全面登陆中国市场。
此前,中国已先后解除对德国、美国、巴西等国肉类产品的禁运。4月6日,巴西牛肉产品获得中国官方批准输华。5月13日,巴西鸡肉产品实现输华“零突破”。5月15日,中国从德国进口的第一批猪肉在成都完成清关。6月1日,中国冷冻鸡鸭肉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手册发售。6月3日,中国从墨西哥引进首批44.3吨冷冻猪腿肉,实现对拉美国家肉类产品进口零的突破。
一时间,各国肉类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盼望不绝于耳。
但与此同时,6月8日,我国海关暂停瑞典1家企业非洲猪瘟疫区禁用畜禽产品进口。6月12日,我国海关总署更新《符合评估修订的国家或地区输华肉类产品名单》,加拿大、巴西、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的1家猪肉企业,以及美国的2家禽肉企业输的猪肉和禽肉产品均被暂停进口。
5月15日,我国从德国进口的首批猪肉产品刚刚完成清关,德国知名肉类企业——帝斯曼集团旗下4家企业生产的猪肉产品也陆续被放行,共21446.6吨,约占首批德国猪肉产品总量的53%。而就在6月18日,帝斯曼中国发布了暂停对中国市场出口的公告。这一度让人产生误解,为何中国刚解禁德国的猪肉,德国猪肉企业却突然“被自动恢复”禁止向中国出口。
2012—2016年,我国肉类(猪、牛肉、羊肉包括副产品)外贸进口量由1399.2万吨增至1795.5万吨,年均增速6.9%。今年上半年,我国肉类进口量接近800万吨,同比增长30%。而2019年前5个月,我国冷冻鸡肉进出口约为196万吨,鸡肉进口量140.62万吨,同比增27%。中国肉类总消费量每年约14亿吨。其中,猪肉消费量约6亿吨,鸡肉消费量近1亿吨。这意味着,鸡肉消费量约占我国肉类总消费量的8%。按照年消费量9400万吨计算,我国肉类年人均消费量约76公斤,相对于2018年的人均68.3公斤,大约增加10%。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鸡肉消费占全球比重较小。2016年,鸡肉总量占全球比重为17.2%,但在亚洲市场份额小于40%,在整个非洲市场的份额小于15%,在印度、俄罗斯、中亚等地占有率不足10%,对拉美和中东销量也不足5%。
从产能来看,全球前十大鸡肉生产国(地区)分别为:美国、巴西、墨西哥、意大利、台湾、英国、泰国、法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2018年,这10个鸡肉生产国(地区)的产能在1071.4万吨—795.67万吨之间,占全球鸡肉总产能的82.81%。从出口量来看,前十大鸡肉出口国(地区)分别为:美国、西班牙、法国、巴西、德国、泰王国、俄罗斯联邦、加拿大、荷兰和泰国。其中,美国鸡肉出额量在386.65万吨—305.07万吨之间,占全球鸡肉出口总份额的37.78%,位列第一。西班牙鸡肉出口量在171.52万吨—157.87万吨之间,占全球鸡肉出口总份额的16.66%,位列第二位。法国鸡肉出口量在37.87万吨—34.46万吨之间,占全球鸡肉出口总份额的3.67%,位列第3位。
我国是鸡肉产品的消费大国,但却是鸡肉产品的生产小国。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所以农民只能以家庭为单元分散养殖。而西方一些国家地广人稀,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大规模养殖。例如,美国某一个村庄的鸡可能都不到一百只,而是面向全国的市场。而我国由于没有形成“大批量、低密度、规模化”的养殖方式,防疫和喂养都非常困难。所以,我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鸡苗“托管”,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养殖程序中的防疫环节实行外包。
从世界鸡肉产业的未来趋势来看,中小型农户将逐步被大型养殖企业所取代,中国肉类协会预计2028年之前,这一趋势会完成;二是品牌化。未来,消费者去超市可能只买一家企业的鸡肉,超市也只会卖一家企业的鸡肉;三是产业链一体化。包括育雏、饲料生产、屠宰及深加工,甚至零售等领域都会趋向于集中,这也是国外鸡肉企业迅猛发展的新趋势。如今,中国开始逐渐承接全球产业链产业链一体化。
现在,全球家禽公司都在中国布局。一方面,中国开始由禽畜分散饲养向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转变。另外,中国正在逐步提升禽肉国际市场上的份额,2016—2018年,中国禽肉出口量分别为7.86万吨、9.68万吨、11.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70%、9.44%、14.17%,中国禽肉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逐年提升。中国禽肉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知名度的提高,带动了禽肉产品出口的增加。同时,我国禽肉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渠道,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禽肉产品走向世界建立海外经营网点,完善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