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宿舍什么位置好?
大学生需要长时间居住在宿舍,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和群体生活,才能使大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应付学习生活。然而由于新生的适应能力较差,刚进入大学宿舍就出现情绪紊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眠、嗜睡、多梦、噩梦、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据调查了解,在60%以上的大学新生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其中有25%的大学生在校时经常睡不着觉,有45%的大学生睡眠时间基本上达不到7小时。在调查中还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在课外的时间热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玩网页游戏等,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课余生活极其单调。
因睡眠不良和学习生活单调,使一些大学生逐渐变得心情烦躁、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严重的就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为了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更好地生活和学习,要建议大学校园推行“学生公寓化”管理,并在学生中推行“室友择住制”。
在“学生公寓化”管理中,有条件的大学应实行公寓化,即每个学生都配有宿舍,建立以宿舍为最基本的居住单位,集休息、学习、娱乐、交往为一体的生活空间。有条件的宿舍应配有空调,公共厕所、浴室每层或每楼设有开水间,学生可以用卡(或现金)自助购买开水;有条件的宿舍应安装直拨和无线通讯工具。
实行学生“公寓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能够较为融洽地相处。各宿舍制定良好的舍规,实行宿舍自治,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同时,大学应该允许学生调整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入学第二年允许学生转学,学生入学一年后允许自由选择宿舍。推行“室友择住制”,即新生申请入学时,可以事先了解所报大学的校友分布情况和不同地域学生的特点,有条件的可先在所在地考查面试,然后有意志相同者结成“战友”,以宿舍为基地,共同学习生活。
实践证明,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有助于克服其依赖思想,增强其自我生存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既可增强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又可增强他“集体主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