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年薪多少?
最近,东大、北大,这些名校,都陆续爆出高考志愿录取榜单。 作为亚洲数一数二的日本,也爆出了国民收入的数据。 日本人均GDP为4.0615万美元(2019年数据),相当于中国的3.78倍,印度的2.94倍。 这样的经济体量,日本人的薪资水平如何? 根据OECD的统计,2017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TFP为1.09,位于韩国和香港之后,位列亚洲第三。
劳动力成本方面,根据BLS的统计数据,2018年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约为26美元/小时,日本为30美元/小时,中国则为4.5美元/小时,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 如果以制造业为例,算上加班费,日本员工的最高时薪约50美元/小时,大约是中国工资的2.5倍。 但是!如果计算月薪的话,日本员工的工资就比中国大陆员工要高不少了——在日本工厂里,一般要求员工每月加班不低于40个小时左右,这样计算下来,日本工厂白领员工的月薪大概为3万元人民左右(税前),而国内大厂996的白领员工,月薪也就这个数了。 在一线生产的蓝领工人中,中日两国工人的薪酬差距不大。
但是!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工厂白领”,并不是“IT程序员”。在互联网上,很多文章鼓吹“日本IT程序员工资有多高云云”,其实这些文章中的“日本程序员”,特指的是软银、NTT等大公司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他们的年薪很高,高到可以媲美欧美同行了。但是,此类高薪人员占日本 IT从业人员总量的比例很小,大多数的日本IT从业者拿的是不够看的中低薪酬。 所以,如果把目光放到日本社会的整体收入水平上,我们会发现,日本社会整体上是一个“相对贫穷”的社会——日本家庭的年均收入约为507万日元,扣除掉税和五险一金后,实际到手的钱不到400万日元。 (注:日本个人所得税非常高,工薪阶层税后收入普遍不高)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正式员工”这一岗位群之外,在日本还有很多兼职、临时工作人员,他们往往是大学生或者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做家教、给公司打工等方式来赚取生活费。这部分人占全体劳动者数量的60%以上。 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工业的发展,因此现在的日本社会结构仍然较偏重传统行业,劳动力的薪资待遇也比较传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日本也面临着“数字化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的同时,日本社会中那些“非数字化”产业所占据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比如餐饮、酒店、房地产、零售、物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