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导师负责吗?
首先,在日帝研。
1、「教授」就是教授。不会主动帮你做课题,给你方向。一切都得自己来。但是他一定会教你怎么做,遇到难题会帮你解决难题,让你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因为他是研究这一专业的权威。所以你可以把问题想成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愿意教你这个领域的一切知识,只要你愿意学」。
2、「讲师」分3种。一种是给研究生讲课的讲师。一种是给本科生的讲师。还有一种是你论文的指导老师(这里指日本学校中「教设计」的老师)。给研究生讲课的讲师和教授一样,都是这个研究领域最有学问的人。给本科生讲课的讲师就不一定了。有的讲师只是博士毕业,在这个领域也有自己的见解。而最后一种指导老师的选择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些老师真的什么都懂,问一个方向的问题他都可以给你讲出不少门道出来;但是也有不少老师就是「老实人」「书呆子」,问他们问题有时候答非所问。这主要取决于你选择的课题方向和实验室的情况。
3、「助手」就是帮老师处理一些杂务的研究生。有实验室的行政助理,也有老师个人聘请的助理。这些助手大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留在学校继续读博或者读硕的。他们的作用主要是处理老师的私人事宜(如接待客人、处理稿件、翻译等)以及帮助教师处理实验室的事情。
其次,在文理学部。
4、「教授」同样是一线科研工作者。与理工部的教授相比,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文科理论方面的研究。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学教授不管学生」是不对的。如果教授没有分配给你课题的话,确实他/她可能不会去管太多。但是如果学生自己选了某个教授的学科方向,那么该教授就有义务指导和帮助你完成研究。
5、「讲师」分2种。一种同理科的讲师,另—种则是文学历史方向的讲师。理科方向的讲师其实同研究员差不多,主要是讲授课程并指导实验。而文学历史的讲师则更多的是讲授课程,对于科研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对文献资料的理解和梳理上以及对选题的建议。
6、「助教」即大学里教授课的老师。与上面的讲师不同,助教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授课,而很少涉及到科研方面的事务。另外,在大学里除了上面提到的教学人员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