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数学哪儿好?
米平最佳答案
说下我孩子的经历,看看新加披数学好在哪里 孩子在小一(4-5岁)的时候去的新加坡留学,当时孩子已经在国内上了2年的小学数学(当时孩子刚上一年级),但是在新加坡还是从头开始学,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当时在国内刚学了加减法,还不太熟练,就去的新加坡,刚进去就考了100分(100分制),他们那边的教学是让孩子建立数感,不是用具体的方法和公式去计算的,孩子很快学会了加减法并且熟练应用。
后来学了乘法以后,有一次回国过节,拿着她的课本给我的感觉就是,她掌握了方法,然后会自己举一反三,比如9的乘法,她就会想到8的乘法然后自己推导出来,学习难度比较大点的四则运算也是,我印象里她很快就学完了而且掌握得非常好。 不过后来我观察孩子有些知识点好像没学会,但是孩子没有表现焦虑或者不开心,我就也没管。
等到孩子小升初的时候(在新加坡上小学),我偶然看到她算数题不会做(已经过去了3年),于是教了她方法然后她自己算出来了,我当时还觉得奇怪为什么之前不会现在会了,就问了她,她说上课的时候老师没讲,然后她是自己弄懂的方法,当时我惊讶极了,因为她已经自学完六年级的所有课程(包括课后习题)。
后来我好奇为什么她能这么快的学会,而且举一反三,就问孩子,她说“妈妈,你不知道,这里的学习特别好玩,每个学科都好有趣,而且我每天都有时间玩”,当时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还有就是他们的试卷题目都是开放性的问题,不像我们国内的试卷有标准答案,他们的试卷很多时候都是看你答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有没有漏洞等等。 等到孩子上高中要选文理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理科,尽管文科成绩也是全A,我们都很诧异,因为她对理科更感兴趣一些,而且逻辑思维比较强,最后她也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学考上了帝国理工(世界排名Top10),现在在谷歌工作。
总之,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我一直都在学习和摸索之中,很庆幸孩子在新加坡学习了那些知识,让她的思维变得更开阔,也让我对她的教育理念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在新加坡,小学毕业生中只有10%的人在中学学了四年或五年数学后参加普通水平的初中离校考试。其余90%的学生在毕业前学习了三年或四年的数学,然后参加“普通”初中离校考试,成绩分为普通(基础)和普通(学术)。水平)。中学普通水平数学的内容相当于中学高级水平数学第二年结束时所涵盖的内容。新加坡初级中学的毕业生中约有50%进入初级学院,在那里他们学习两年数学,并参加“高级水平”的A级考试。其余50%的人进入理工学院,并在为期三年的课程中学习大约两年的数学。这些学生将参加普通水平的A级考试(与中学普通水平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加坡初级学院的学生花了六年的时间学习高级水平中学数学(三到四年的小学加一到两年的中学普通水平数学,再加上两年高级水平的中学数学)。
新加坡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广泛程度和深度令人惊讶。它涵盖了广泛的课题,包括在其他国家/地区通常没有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或在后来的中学代数课程中包含的主题。在新加坡小学和初级中学中,代数和几何(平面和立体)受到高度重视。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使用字母符号和方程。从中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解决线性方程式和具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与之形成显着对比的是,例如,在美国的初级中学中,学生几乎没有代数经验,代数I在中学九年级教授。在中小学中,还介绍了广泛的几何课程以及度量和非度量几何之间的平衡。几何中的许多主题,例如圆(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三角形的中位数,相似性和全等性,三角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同质性,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黄金分割比以及在西方国家中,学生可能要等到高中才能接触到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三圆定理,都在小学或中学数学大纲中涵盖。
尽管新加坡的中小学数学计划非常广泛而深刻,且在许多方面都很具有挑战性,但是该课程的精心设计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得该课程易于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非常注重课程,以使教师有余地扩展课程并适应所教学生的需要和速度。在中学,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的能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