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劳工有医疗保险吗? 1. 新加坡政府给每个公民和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简称PR)都购买了医疗保险。所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国际学生,还有在政府注册的私立机构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都必须参加这个保险计划;
2. 该保险由新加坡国家医药管理局(NMC)管理,所有在新加坡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都必须出示医疗保险卡(HMO Card),没有医疗保险卡的病患自费治疗! 什么是HMO Card ? HMO Card是健康储蓄计划的卡片,所有参加此计划的人都会获得一张HMO Card,持卡人必须在注册时选择所参加的保障计划。
根据选择的计划不同,费用从40新币/人到395新币/人不等。 投保须知有哪些——Who is Covered by the Scheme ? 凡是以下人员,都有资格成为此项保险的受保人: 所有公民 和永久居民; 所有在指定医疗机构(DMO)就诊的病人; 在指定医疗组织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 (包括医学院学生); 为受保人提供基本保健服务的医护人员; 持长期探访准证(Long Term Visit Pass)或长期工作准证(Long Term Work Permit)来新的外籍人员; 持学生签证来新的外籍学生及陪读家长。
注: 仅持有移民签证(Immigration Visa)或在海外申请并获得外交、官方访问签证的外籍人士,不属于该项保险的受保人范围。此类访客如在新加坡患病须自行支付医疗费用。
赞同 121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6/9 17:45:46 新加坡医疗保险分为普通门诊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两部分。
普通门诊保险,新加坡人称之为“保健储蓄”。新加坡政府规定,每月从新加坡劳工的工资中抽取工资的8%存入他的“保健储蓄”户头。以一个30岁的新加坡人月薪2000新元为例,政府在他第一个月薪金发放时会代为支付20新元的“保健储蓄”,然后每月再抽取该新加坡劳工的工资的8%,即128新元存入他的“保健储蓄”户头。这笔钱不能取出来使用,只限于支付该新加坡人自己或者直系亲属的门诊医疗费用。如果不够支付,新加坡人可以自己掏钱补充。如果“保健储蓄”户头有节余,新加坡人年满55岁后,可以自己支配这笔钱,用于养老。如果新加坡人去世了,这笔钱可以被转给直系亲属。
大病统筹保险,新加坡人称之为“健保双全”,“健保双全”由“终身健保”和“入院保险”构成。新加坡政府规定,所有新加坡人都必须强制购买这两个保险。“终身健保”由政府批准的四家保险公司提供,新加坡人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家保险公司购买。政府规定,新加坡人购买“终身健保”后,如果不幸患上大病,可以以最多一年一付的方式,分摊支付治疗大病的医院费用。分摊最多20年之后,可以免费治疗大病。“入院保险”由新加坡政府指定的一家政府参股的私人公司管理。“入院保险”规定,新加坡人一旦患了大病需要入院治疗,支付的医院费最多不能超过新加坡个人月平均收入的4%;如果超过,新加坡政府会以现金津贴的方式付给他差额。
新加坡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最基层的是私人诊所,常见病、小病变、康复期病人在诊所看;第二级是政府医院门诊部,初诊病人和转诊病人,通过预约在门诊部看病;最顶层是政府医院的急诊和病房,门诊部无法治疗的病人,经过门诊部医生推荐后,进入医院急诊或者病房治疗。为了培养私人医生,新加坡政府规定必须从政府医院遴选一些医生到私人诊所执业,政府支付这些医生的薪酬差额部分。为了保证政府医院门诊部的接诊质量,新加坡政府规定只有在政府医院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才可以到政府医院门诊部执业。为了控制医疗费用,新加坡政府规定,在政府医院治疗的费用比在诊所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劳工首选诊所看病,少去或者不去医院。
新加坡政府建立上述医疗保障制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大众在医疗体系最底层的诊所看常见、小病和康复期的病人,这样既能保证大部分劳工的“小病有医”,又能从整体上控制新加坡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规定新加坡人自己负担的部分医疗费用必须由自己的工资支付,这样,劳工就会自己去控制医疗价格,也促进了医疗价格的良性竞争。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又规定了最高支付水平,这样劳工如果患了昂贵的大病自己支付的费用也不会太多,由此确保劳工“大病可医”而又不至于“大病致贫”。
赞同 493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14 16: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