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排名有用吗?
对于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排名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世界各大排行榜层出不穷,中国学生选择了最多的QS排名,然而QS在国内的公信力却备受质疑(主要因为排名机制问题);随后出现的THE及U.S.News的排名,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两个排名的不足之处,但依然无法得到所有留学党们的“心”。 而今年6月份发布的QS2019年就业力排行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本次的榜单中,我国高校出现了“断层”现象,前50名里43所都是国内的院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那么这份榜单的参考价值有多大呢?我们又是否应该完全相信它给出的排名结果呢? 先来看看QS本身的一个地位——QS全球教育集团是英国一家专门的教育机构,由英国QS公司于1990年开始发布第一个世界大学排名,2004年在香港设立办事处,最近一次排名更新是在今年的三月。从它自身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个排名还是比较靠谱的。而且它的影响力也很大,在很多同学择校的时候都会参考一下。
不过,任何一个排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争议,QS的排名也不例外。例如,它并没有将学校的就业率列为评价指标之一,但很多人看到这份榜单后就会误认为它是根据就业率来排行的。事实上,这份榜单的排行依据主要来自于毕业生的薪酬水平,而毕业率、毕业生满意度等衡量维度则排在薪酬之后。所以,单纯靠高薪的收入来给学校排名确实是有失偏颇的。
除了QS以外,另一个知名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就是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了。 THE公布的2018年度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今年入榜的世界高校共有1001所,比去年的987所增加了14所。 这份排名主要评估的是研究的影响力,包括学术声誉和论文刊文量等,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排名的金融学科没有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这两个排名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最高,但在具体选校时我们不能盲目相信学校的排名情况。毕竟,影响一个学校排名的因素有很多且各不相同,有些因素甚至会产生矛盾,因此不能以偏概全。
在选择心仪院校时,同学们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未来规划、专业偏好等等)多方位考虑,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