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清大学是哪个学校?
“南清”,即南方清学,这个全称应该是“南雍国学堂”,是近代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京师同文馆的南校区。 京师同文馆创立于1862年(清咸丰九年),初名“京师洋学堂”,是清朝政府为了培养翻译人才,由恭亲王奕訢倡导、财政大臣文祥筹办,以培养通晓欧美语言和学术的人才为目的。因仿效西方体制而设洋学堂,故起先只收外籍学生。
其办学目的是为清廷培养翻译官,故而最初只设立语学馆,无学科之分。学生入学须具有相当外国文字基础,通过考试后才能入学。学生来源主要是外国人,也有少量华人,如黄遵宪、梁启超等即是。课程设置分语学和政学两门。语学学制四年,按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分为五班;政学制三年,不分班。授课老师多为外国教师。
教学方法采用“合班授课,分班作业”的方法。教材多用翻译外国教科书,如《英字指南》、《富国强兵新策》等。
除授课外,课程还包括体操、算学、历史、地理等。考试方法有口头答问、作文、翻译、背诵、解题等。毕业颁给文凭或颁发科甲,成绩优异者赏赐“一品当朝”或“翰林学士”等奖项。
1895年,清政府派康有为等人赴日本考察教育,主张学习日本的“六艺”,以培养“文明士子”。京师同文馆进行了改制,改为“京师大学堂”,并增设了武备、农业、工业、商业四所分校,实行分科制。
1902 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京师大学,并改隶属京师同知厅。在张百熙的奏请下,于原址修建“三殿”(体仁阁、弘义阁、广仁阁)及“三堂”(至公堂、敬胜斋、抱朴亭),作为京师大学堂的课室与藏书楼。此后,京师大学堂又多次易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等等。 而位于北京城的另一所学府,南边有一片水波荡漾的地方,有一座古典式的园林建筑群,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遗址,里面曾经有着一座大学——清华学堂。它是由清末重臣曾国藩创办的,起初命名为“圆明园大村分校”。
曾氏是想借用圆明园这处皇家园林来兴办一所新式学校,作为培养新兴人才的基地。因此这座学府一开始便是按照西方学校的建制进行设置的。
在曾氏的策划下,这所大学的规模逐渐扩大,并且设立了专门招收华侨学生的机构。到光绪年间,随着西学的流行,清廷对这一所名校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但委派军机大臣兼管校务,还从海外引进了一批西方教习,聘请著名学者严复担任总教习,主持译书。
清华学堂的学科设置也逐渐增加,除了语学、算学之外,又开设经史、格致(物理、化学)诸科,并设立商学、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