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留学日本几年?

贺飞扬贺飞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爷爷说他是1934年去日本留学的,读的东京帝国大学,学的是造船专业(后来二战时日本的海上舰艇建造被美军炸毁了大部分资料数据,我爷爷他们回国的研究课题没有能够继续完成),那时中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国立大学,所谓留学就是到上海南洋公学和京师同文馆之类的学校读书,那两所都是教中国人学习英文和西方科学习惯的地方,并不重视科研,我奶奶说当时日本在世界上地位很高,能去日本留学是很不容易的事,要参加考试并且是政府选送才有资格去,我爷爷他们那一届留日学生总共才六十多人(1934年)。

抗战前日本虽然穷但是教育水平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很多留学生学的很认真,我爷爷他们那个班四十个人有十多个中国贵族和富家子弟(比如孔祥熙的儿子 、张学良的弟弟等)因为他们家里有钱可以在国外买豪车住豪宅,但是我爷爷他们这些穷学生只能每天挤地铁,吃便宜的米饭团。因为战乱原因有的同学无法毕业,比如我去日本旅游时看到金阁寺(著名大师川端康成的故居)前面立着一块碑纪念二战时战死的年轻人。

抗战爆发后日本留学生纷纷回国参加抗战,我爷爷他们也被召回国内,因为学的是造军舰所以被分配到海军部队,但没上前线而是留在了青岛建造潜艇以及防御工事。

1940年的时候我爷爷和一位江苏的老太太结了婚(那老太太是日本华侨,在日本长大回不了国),结婚当天正赶上日军在青岛扫荡,婚礼因此改成了简朴的仪式,晚上怕被空袭两人赶紧躲进了地洞。

新中国成立后我爷爷作为归国华侨受到了政府的重视,被派往刚成立的鞍山钢铁公司任总工程师,因为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人才,所以我爷爷这样的留洋博士并没有被人看不起。

融鹏玉融鹏玉优质答主

这个留学时间跨度很大,从1907年到1938年的三十多年里,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一直都很高;而且在这期间留学生在日本的经历也各不相同: 有的是以军事留学生身份去的,比如黄埔军校的学生,国民革命军的许多军官都是黄埔出身或留日背景。 有的则是为了学习工业技术而去日本的,像张謇、张作霖等去日本学纺织的,还有学矿业冶金钢铁和造船的。

当然也有去日本学习的文化方面的学者们,比如鲁迅、郭沫若等人是去日本学医的,而陈独秀则是因为去日本留学而被迫离开北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