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几划?
6 画。中文标准字库里只有5个笔画的「澳」,第六笔是不规范的补充笔画(在繁体中文环境下才显示)。 但实际上,「澳洲」中的「洲」在古代是州字,偏旁「辵」的末笔应该是有钩的,所以应该是七画;而「澳大利亚」的「利古里亞」的旧译「大琉球」,也是七画。 直到民国时期,「澳大利亞」的标准汉字写法还是“澳大利亞”,就是按照州字的笔画数写的。例如1924年出版的《英汉大词典》中“Australasia” 的汉字标注就是“澳大利亞”。 然而到了1932年出版的大字典《中华大字典》里面,突然变成了“澳大利亞”。为什么?因为此时「澳大利亞」已经作为正式词条收录,而「澳大利亞」这个字形又是当时国民政府认可的官方简体字方案之一。但是,「澳大利亞」的这个笔画数的正规来源,其实是个误会——民国时期,为了简化字型,将「州」字改造为「川」,因此产生了「川+辵=州」「山+川=峻」等构形,而这种改造是违背古人造字的规律的。
虽然「澳大利亞」被误认为是一个七画的字,但「澳洲」可是有正字的。 《说文解字》收有「炎」字的异体字「焼」,注释为「火燔也」,意思就是高温焚烧,用来表示红色。而「燒」的本义是「炙」,用微火把东西烤熟。《說文·示部》:「燒,灼也。从示尧聲。」 而今人常用的「燒烤」「燒餅」等詞里的「燒」都是後來的俗字,根據的是「堯」的繁體「堯」字,因為「堯」和「燒」古代字書裡都有關聯。由此來看,「燒」的字形演变路径可能是这样的:
由於「烧」的古文字形状像是用火烧字,很像「州」字的第一笔,所以容易被人理解为第三笔,于是有了「六畫」的誤傳。 同理可見,「利古里亞」的舊譯名「大琉球」,也因為形似而被誤認為是七畫。 但是,「琉」是水邊的意思,跟「流」是同音字,因此有「九畫」之誤。 那有人要问了,如果「奧」字不是十六劃那麽多,那它到底是幾劃呢? 很可惜,「奧」的字源學上沒有確切的定數,目前我所能找到的资料都只能給出大概的范围。可以肯定的是,「奧」不可能像「州」一樣是七畫,因為「州」的異體字有很多是「土」旁,而「奧」則全是「宀」旁。(除非你願意接受「奧」的別字「奧域」)。
另外,「奧」也不會是十五畫,因為「高奧」的「奧」是「土」字邊,而「深奧的奧」則是「水」字邊。 那麼,「奧」最可能的筆畫數是大於十小于十六的。 如果你認為上面的解釋還算合理的话,請為「奧」正名吧!